
通过手性诱导自旋选择效应(CISS)操控电子自旋状态,为提升析氧反应(OER)的活性与选择性提供了一种新策略。然而,实际催化剂中的OER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,例如活性位点的数量、内部电荷转移、活性位点与手性配体的比例等。因此,很难建立手性增强的电催化OER性能与自旋极化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,这也阻碍了对OER过程中自旋选择性潜在机制的深入理解。
鉴于此,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、有机集成电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&分子光电子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胡文平、雷圣宾、冯光原团队报告了通过手性诱导自旋选择性(CISS)效应操纵电子自旋态为增强OER的活性和选择性提供了一种新策略。该工作利用配体交换策略,构建了一种具有可调自旋极化(P ≈ 49–72%)的单层手性共价有机框架(mc-COF)模型催化体系,从而实现了将 CISS 效应与其他影响因素在OER 性能中的作用解耦。研究了自旋极化强度与手性增强OER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。此外,原位测量揭示了在不同施加电位下中间体的形成和转化,并阐明了手性诱导的中间体自旋排列对氧析出反应(OER)机制的影响。

示意图1. 电子自旋在电催化OER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作用
总体而言,手性共价有机框架(COFs)可以作为高效的电子自旋过滤器,在电荷通过单层手性共价有机框架(mc-COFs)时,电子自旋与其线性动量耦合,从而实现高度的自旋选择性。
文章链接: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jacs.5c09729